跳转至

两种货币

劳动者可以锚定自己的劳动,进而发行作为劳动期权的时间货币。另外,商人可以锚定自己的商品,进而发行作为商品期权的商品货币。

这便导致了一个问题:商品货币是否会挤兑时间货币,导致劳动者的利益受损,使剥削失效?

稳定性分析

首先,货币的主要职能是流通,而流通性与货币的价值关系不大,只与货币的价值稳定性有关。那么,时间货币和商品货币的价值稳定性如何?

商人发行的商品货币,其价值\(v_{goods}\)稳定性取决于各生产环节:

\[v_{goods} = \sum_{i=1}^{n} v_i\]

其中\(v_i\)为第\(i\)个生产环节的价值,包括工人、管理者的产出。

在时间经济下,企业需要购买各环节劳动者的货币以进行生产,因此产出者的产出等于其发行的货币价值:\(v_i = m_i\)

现在可分析\(v_{goods}\)的稳定性,即方差:

\[Var(v_{goods}) = Var\left(\sum_{i=1}^{n} m_i\right) = \sum_{i=1}^{n} Var(m_i) + 2\sum_{i<j} Cov(m_i, m_j)\]

假设各环节劳动者的货币发行相互独立,则\(Cov(m_i, m_j) = 0\),因此:

\[Var(v_{goods}) = \sum_{i=1}^{n} Var(m_i)\]

因此,商品货币的稳定性大于等于时间货币稳定性,也就是说,时间货币的流通性大于等于商品货币。

局限

当然,以上分析基于各环节劳动者的货币发行相互独立的假设,实际情况中,劳动者的货币发行可能存在相关性,这会影响商品货币的稳定性。

这种相关性的来源包括工会、企业等组织内部策略的影响,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等。